雜音
因母親生病,更體會能跟家人同力同心是多麼幸福的事。
從與醫師的討論、生活型態的調整、如何面對可能失去她的衝擊等等,我們花最少時間達到共識,幾乎可說是大家都抱持同樣的想法,只是藉由溝通再次確認。
這是在這傷感的過程中,讓我們覺得最貼心的;我們在彼此的共鳴中找到安慰。
可是,只要有親朋好友,總還是免不了雜音衝擊。
父親一句簡短的結論:「不作化療」,沒有交代前因後果、也沒有說明其實不是不願作、是醫生不贊成……讓親朋好友對我們有誤解。
因為不懂背景因由,阿姨的朋友當面質疑:「為什麼沒有再去其他大醫院作其他檢查?為什麼輕易相信這些醫生?」「這邊不建議作化療,搞不好別家的醫生就覺得可以啊,你們都沒去試….」言下之意,我們都沒有盡最大努力去嘗試挽回…語氣中有對晚輩的責備,或者,還認定我們不孝。
當場,我默然;回家的路上,仍然陷入自我質疑、從別人的眼裡,我頭上彷彿盤旋著不孝陰霾,那陰影質問著我是否過程處置得宜?後來還是忍不住跟弟弟討論。
弟弟的反應比我敏捷:報告是最精細的斷層結果、症狀、反應都已經驗證醫生的檢查;化療的成功率既然那麼低,有沒有必要讓母親吃那些苦頭?最重要的,即使在同一家醫院,腫瘤科醫生初次開的配方沒有加上類風濕的考量,母親的身體馬上就因為類風濕症狀沒有被妥善控制而起了巨大不適,我們還要繼續拿她當別的醫生的白老鼠嗎?
母親的狀況,不是單一病症,是「帕今森+類風濕+癌症」三種至今無解的病症總合,這家醫院有她最完整的病史,就讓她在這裡維持穩定狀態;我們還可以透過偏方、食療、宗教念力(^^) 、或科學或非理性的方式去試圖延展她生命的長度跟過程品質。
把這些想通後,才釋懷些。那些要昭告親友的話語、作給別人看的孝順就免了,我們清楚努力的重點最重要。
在迷惘時刻,有家人與你雙手握緊、一起抗拒那雜音困擾的感覺真好。我想,這也是我們最能讓父母放心且安慰的地方。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