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滴滴的回憶
上週末將「點點滴滴的回憶」, 高沺勳與宮崎駿的作品看了一次。
如果說,母親過世那段時間,勉強有什麼收穫的話, 約莫是那些幽微的往事,那些因為成長後, 被更巨大的快樂痛苦、或更複雜的人際互動所掩埋的,點點滴滴的回憶,有了回首的機會。
彷彿羞怯的小草,赫然地在心田抽出新芽,有新綠的驚喜!
尤其是守喪期間,家人守在靈前,守在一張四方桌上埋首摺蓮花、摺紙錢時,人的心境歷經大悲痛後,反倒清明;身邊就是最親密的家人,那些童年往事,跟母親有關無關的,就那麼有滋有味的, 共同回憶著。
回想起了童年時居住的房子, 那棟爸媽辛苦纂錢買下的一棟四樓透天厝
而更早,只屬於我的記憶的,之前在所租房子的生活情景,我還記得,在那個擁擠的小屋中,爸媽曾笑鬧著相擁起舞的情景,當時的他們不就如現在的我們一般年輕。
記起了童年養的寵物,愛貓小花如何被棄養;老爸的文鳥情節以及可怕的雅興輪迴,從種蘭花、養文鳥、寫書法、打禪、彈洋琴、念四書五經….
外人看到的是我們有一個多麼有才情的老爸;我們在笑聲中重溫那頗有箇中滋味的童年—哈哈哈,想想看當你最好玩年紀時,卻老被逼著罰寫書法;愛貓小花因為不乖常咬死老鼠回家(不然還叫貓嗎?),得到棄養的命運;骨頭硬卻被逼著苦不堪言的打坐,小小年紀哪能領略打禪的精妙;還有,還有,老爸音律不佳卻學起洋琴,清晨六點擾人清夢,兩首「曠世名曲」到現在老弟哼起走音的地方仍維妙維肖讓人捧腹,這些共同記憶,點滴在心頭。
而多年之謎—寵物烏龜為何會離家出走,終有還原真相了。
媽媽一生的故事,我們重溫習;我們試著揣摩她每天的作息, 尤其是讓我們天天有現作熱便當吃的學生時代。
媽媽的拿手好菜,也試作了幾道, 雖然口味不盡理想
媽媽跟老爸的習慣性互動,談什麼事、會有什麼表情、意見或反應,我們嘻嘻哈哈的揣摩著。
不是挺守禮的人家,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在懷念著。
阿…那些歲月的聲音,原來,就算有時候偶然忘記,其實依然如影隨形,不曾消逝。
一些原本平淡的生活片段,在經過歲月洗禮後,原來叫人如此難忘。就如同跟母親的回憶,記得的,多數是些生活小細節、小對話。
而那些點點滴滴,就匯聚成巨大的、回憶的堡壘。
喝…也在這些回首中,我第一次真正發現,多年來為什麼超討厭買「便當」,即使住外面多年來,依然很少吃那些所謂的排骨便當雞腿便當。
以前懶得想,只當就是不喜歡吃飯;深入回想才發現,原來還因為學生時代,只有媽媽生病沒辦法送便當時,才得吃外面的便當。所以,吃外面便當=媽媽生病,才是真正的潛意識記憶。
過往裡,還有多少未曾消化便被匆匆掩埋的情緒?
回憶,真是苦澀甜蜜又奇妙。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