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記憶 | 「粉14」與13區印象

對吃,向來隨遇則安。不管旅途再長再遠,從來都不想為吃費心。

不過當裘蒂溫馨的簡訊傳來,提醒我法國麵包吃膩了可以吃越南料理粉13,還是忍不住好奇想去嘗嘗。問到正確的名稱應該是「Pho 14」(粉14) 後,坐地鐵到最近的站,認真繞了快兩公里路(因為沒有地址),還是無功而返。回到住處後有點小失落碎碎唸,兩個可愛室友倒是很貼心地聽到了。

週末向來是他們固定的購物日,11月中的週末,他們要去13區中國城購物,好心地帶我去開開「華」葷,並去粉14打牙祭。

從住處到義大利區或是華人區路途有點遙遠,我們先坐了約半小時地鐵到義大利廣場Place dItalie,再沿著 Avenue de Choisy前行。雖然說是義大利區,從踏上Choisy路,放眼望去,儘是亞洲商店居多。華人的燒臘店、中國料理、泰國料理、日本料理以及韓國料理店….,當然曾經被法國殖民的越南餐廳也不少,讓我大開眼界,看到巴黎有這麼不巴黎的地方。

「Pho 14」真是好認,因為四五間越南河粉店,就只有它高朋滿座到要排隊,即使在11月10度以下低溫,還是有人願意坐戶外。我們很幸運剛好有室內座位可坐,Menu 一送來,還好,除了越南文跟法文外還有英文。河粉類的選擇很多,室友建議就吃生牛肉河粉,也就是店裡的招牌。份量有兩種選擇,中的跟大的,差一歐元,他們建議選大的(7.5e)吃的較划算。在地人的話要當金科玉律,我當然是通通照單全收。



這就是在巴黎最有名的平價河粉店「Pho 14」的招牌---生牛肉河粉。我向來不擅形容美食,所以簡單紀錄,雖然是大碗,不到10分鐘我們就吃個碗底朝天大呼過癮。後續停留的一個禮拜時間,我還不遠路途迢迢再去吃了兩次。湯頭爽口,河粉很有嚼勁,而店家附贈的豆芽&辣椒檸檬等配料都很大方,最重要的,嚴冬中可以喝口熱騰騰的湯,是很幸福的事

對這區的印象,莫過於這家店斜對面是「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在台灣就是跟這家銀行打交道,海外看到備感親切。招牌以斗大老式的書法字體強調商號名稱,現在台灣大概只有中藥店之類的傳統店家看的到這種表現型式^^。



吃飽喝足,再搭地鐵到中國城。為了讓此行可以看到更多當地特色,他們特別提早一站下車。先帶我看看華文區的麥當勞模樣。

華人匯集的巴黎13區,法國或巴黎的顏色都很淡。沒有了法式傳統建築特色,這一區競相蓋起公寓大廈,走出地鐵站第一眼印象,好像來到台北近郊的新社區,或是新加坡的住宅區。身邊擦肩而走的儘是亞洲人,路邊商店的招牌多是華文繁體字,太中太華到會忍不住嘀咕:「我還在巴黎嗎?」

是的。歐亞食品商場、巴黎超級市場、中華超級商店、陳氏百貨商場….這也是巴黎。從牛頭牌沙茶醬到仙草蜜,足夠懷念台灣味的食物不少,來自大陸或泰國的商品則更多。報架上簡體中文報頭版斗大的紅色標題:「吳淑珍確認違法被起訴」,看在我們三個台灣人眼裡極刺眼。商場裡人頭鑽動,好像所有華人都出籠了,一種亞洲人特有的亂中有序,完完整整地在各個超市瀰漫著。

我們打算當天晚上煮火鍋,所以來回在各家超商巡迴買火鍋料,東西買的七七八八挺豐富的,唯獨是牛肉,跑了三家店都買不到切薄的火鍋片,問賣肉的師父願不願意幫忙切?不願意。只能買一大塊回家慢慢研究如何用水果刀完成任務。



現在坐在書桌前想起13區,不由得會聯想「巴黎我愛你」電影裡,杜可風導的那段,難看的13區印象。那故事可說是那部電影裡我覺得最空洞無感的段落,不過回憶起來,兩種印象,卻共同發散一種超寫實渺茫。

也許,那種異地他鄉華人頑固文化的表現,就是一種超寫實渺茫。


Pho 14

Add: 129 Avenue De Choisy
Metro: 地鐵7線, 在Place dItalie 或 Tolbiac下車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快嫁.筷架

巴黎記憶 | 蒙馬特的晴天. 陰天

巴黎記憶 | 聖哲曼, 優雅與個性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