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 在國外念書時, 偶而會聽同學提到, 買有品牌的商品, 會特別注意不要買到Made in China. 當時, 我是不以為然的. 只要品質控制得宜, 好品牌還是有他的價值, Made in China 有何關係? 畢竟, 台灣也走過Made in Taiwan 的代工時光, 從代工實力到品質實力, 本來就需要時間. 可這幾年下來, 眼見生活用品逐漸被Made in China 淹沒. 百貨公司, 大買場的民生用品, 十之八九 全是Made in China. 平常不看電視媒體, 但多少還是被一堆失業, 國內經濟衰退, 勞工高失業率等新聞烏雲壟罩. 有天逛完屈臣氏, 檢視一堆購買回來的生活用品, 赫然發現, 全都是Made in China. 大家都擔心的經濟問題, 出現個循環: 勞工失業 --> 經濟不好 -->生活節省買低價品(Made in CN) --> 沒人用台灣商品--> 更多公司倒閉, 勞工失業 不懂經濟政治大道理, 也理解杯水車薪. 想到這循環, 覺得無力. 但也思考, 個人可以做些什麼. 我有個不算差的工作跟薪資, 沒有家庭負擔, 沒有經濟壓力, 暫時沒有負債 ( 還沒買房子前) 我決定在生活中履行多用國貨, 儘量少用Made in CN 商品. 先從生活用品做起, 牙刷牙膏, 衛生用品, 跟人體直接接觸的事物, 我相信, 還是台製的商品品質比較讓我放心. 名牌的價值就是品質; 同樣的信念, 也該拿來支持Made in TW. 今天看到這篇文章 [向中國製造說不] , 既發訏又心有戚戚. 真的, 生活在Made in CN 商品壟罩的環境, 要找到可買的事物, 真是不易. 光是上個月想買包台灣製造的女性生理用品, 在屈臣氏翻了頗久才找到. 這段文字不是抵制Made in China, 我尊敬中國的代工實力, 也認為她應該發展這優勢 我只期許在個人能力範圍, 當我認同 "名牌的價值就是品質" ; 同樣的信念, 也該拿來支持Made in TW. 當我對國內經濟擔憂時, 至少, 我付出些許行動, 而非只是口水批判 多用Made in Taiwan. 就是這麼簡單
留言
發佈留言